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心相约,梦闪耀 | 亚运国际播报团成员走进盲人门球基地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3-09-05

9月1日,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7名国际学生作为“Z世代·我的亚运我的城”亚运国际播报团成员走进位于临平区的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开启新一站播报。

门球运动

作为杭州亚残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盲人门球是一项根据盲人视力障碍特点而专门设计的集体球类项目。它需要运动员根据触觉来确定自己在场上的位置、方向,并根据听觉来判断球的方向、速度和运动轨迹,在集体配合中完成进攻与防守。

我国盲人门球队最早成立于1993年,在国际赛场上成绩一直亮眼。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曾获得三次残奥会亚军和两次世锦赛亚军,是世界一流强队。在刚刚结束的IBSA世界盲人运动会盲人门球女子比赛中,中国姑娘们以3比0的绝对优势一举夺冠,并获得2024年巴黎残奥会的入场券,这也是中国女子盲人门球队在此项目的两连冠。而中国女队的6名队员,都出自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

播报团成员孙佑(Alvaro Gonzalo)是杭州师范大学的阿根廷籍语言生,这次采访间隙,他还收到了来自许淼的小礼物一颗奶糖和夸赞,“你的普通话说得太好了”。

许淼来自东北,小时候只是视物模糊,但随着年龄增长,视野所见变得越来越少。许淼第一次接触门球是在学校体育课上,她在柜子里看到了一个蓝色的球,摇一摇还会响,她的好奇心油然而生。一次,球队教练到学校选运动员,许淼个子高,性格又十分外向开朗,被立刻选中。2014年10月,这位向往杭州的北方女孩第一次踏上江南的土地,加入浙江队,当时只有14岁。许淼对播报员说,是门球让自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从一名残疾人变成了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也成为家人的骄傲。

因为防守能力强,许淼在队伍里打中锋位置。来自孙佑(Alvaro Gonzalo)孙佑问许淼,你怎么克服日常比赛训练经历的疼痛时刻?许淼回答:“刚开始也会感到害怕,但作为中锋,防守就是我的职责。”许淼说,自己的教练告诉她,进攻决定一支队伍的上限,而防守决定一支队伍的下限。“再疼也要接住球!”

偌大球馆里,回荡着球体与运动员的身体及地板碰撞产生的“砰砰”声。在杭州亚残运会的盲人门球决赛场馆,男队青年队员们正全身心投入日常训练。虽然他们大都未能入选本次亚残运会,但小伙们精神饱满,铆足了劲反复锤炼技术动作。

队员们激烈刺激的训练让孙佑对门球运动跃跃欲试。于是,来自陕西省队的 “00后”队员苗西源便扮起了小教练的角色。苗西源不懂英文,但是非常擅长用肢体语言展示如何扔球和防守。

在门球场上,苗西源教孙佑如何在黑暗中通过触摸球场上的标签贴定位,并在球即将到来时躺倒拦截。在演示如何射门时,苗西源拿着球俯身,身体旋转,随即迅速转手抛出门球,门球直击球门而去,撞击声响彻全场。他的手臂动作流畅准确,给孙佑留下深刻印象。

但直到卢旺达籍留学生郝大力(HODALI CHRISTIAN)戴上眼罩上场体验时,他才真切感受到门球运动员多么不易。“戴上眼罩后,我感觉非常迷茫!”郝大力眼神里充满惊叹。他试图通过听觉辨认来球方向,但是,“球都快碰到我了,我才意识到原来球在这里。”郝大力说,看上去发球就那么几个动作,但是每个动作里都有很多技巧和方法,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也很有趣。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摩洛哥籍留学生麟后(Mdini Maria) 平时喜欢各项运动,在体验后也对这颗集“篮球、足球和保龄球”特性于一体的球有了全新理解。它并不很重,但想要真正掌握投球诀窍并非易事。麟后在体验中首先进行了大量听力感受。“我的小教练在每次击球前都会让我仔细听门球里铃铛的声音,我的耳朵也得到了大量锻炼。随后我学习了击球动作,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了击球步伐的训练!”

从门厅的自动感应语音播报器,弧形处理的桌椅墙边角,赛场内外的无障碍卫生间、导盲犬休息区、无障碍升降平台等设施……场馆的角角落落都彰显着“有爱无碍”的杭州亚运温度。

播报员们了解到,盲人门球运动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全盲,而是患有视网膜脱落、青光眼、白内障、白化病等疾病,存在视力损害等临床特征。对他们来说,有了无障碍化设施,日常行动会便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