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阳光院务
学院使命、愿景和院训
学院概况
学院要闻
现任领导
组织架构
各类奖学金
中国政府奖学金
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
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杭州市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杭州市“一带一路”奖学金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
人才培养
语言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汉语水平考试(HSK)
下载专区
2023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2023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再认证
学术研究
通知公告
科研政策
成果展示
最新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
党群建设
党建动态
统战工作
教工之家
教师公告
教师风采
学生工作
学生须知
学工动态
学生风采
下载专区
招生工作
专业介绍
在线申请
收费标准
银行信息
下载专区
最新动态
国际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心简介
最新动态
下载专区
English
党建动态
统战工作
教工之家
教工之家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建设
> 教工之家
国教芬芳:2020巾帼文明示范岗集体优秀事迹
作者:
管理员
时间:
2021-03-22
新冠疫情一爆发,直属国际教育学院党支部于第一时间成立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6名组员中就有4人为女教工党员。学院女教工党员育人团队从2020年春节起就全身心投入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诺言,树立了党员勇担当、善作为的向上形象,发挥了党员在非常时期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扎实做好在校300余名
国际学生的防控工作,从清晨到深夜,她们放弃节假日,驻守校园;她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疫”不容辞加入到学生返校教工志愿者队伍中;她们
恪尽职守
,积极开展跨国界、跨时差的线上教学,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她们身处异国他乡,忘记个人安危,助力全球抗疫,传递中国正能量。
学院副书记马珺是这支育人团队的领头羊,在这场“战疫”中始终走在最前面,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做到实时更新防控信息,实时掌握师生动态,实时处理突发问题。从大年初一起,她和书记吴晓维每日巡查学生宿舍,深入了解校内学生情况,积极联络校防控办、后勤集团等部门为学生筹措口罩;妥善解决学生必需品的采购、校内ATM机取款受限等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体温测量和出入登记、发放驻校卡、设置留置房、国际学生十项“一律”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应防控工作的需要,学院再三增强值班力量,临时接到任务的党员老师王艺和赵丹毫不犹豫服从安排,入校顶岗;90后党员、家中独生女,辅导员马奕晨老师在父亲术后亟需照料的情况下,长期在校工作,奋战在防控一线;综合办党员老师姜琼玮2月中旬就从老家赶回杭州,虽无法进校,但一直忙于线上工作,确保防控工作精神第一时间在学院内传达到位,同时她还整理汇总每日疫情动态,做好防控日志,共记录文字逾六万字。
2月3日晚,一名保加利亚籍女生因身体不适
呼叫
120入校前往余杭二院就诊
,当日下午余杭区已暂停所有公交线路的运营,多方联系均无法安排车辆接学生回校。傍晚才到家的副书记马珺匆匆放下饭碗,立即驾车从2
5公里外的家前往。她的爱人是一名公安民警,也连日工作无暇顾及家里,她与年幼的儿子交待了几句,便将他一人留在家中。当晚,又遇两区交界处封道,她历经周折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却因交通管制无法进入,同时又被告知非常时期发热病人不适宜用私家车接送,只好再原路返回。面对困难,她迅速调整好心态,一边通过微信安慰学生,一边想着解决对策。那天,她七点便到校工作,晚上七点再次出门直到十点多到家,随后又拨打数十个电话联系求助,等落实好车辆送学生凌晨返校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说不出话来。还有一次,一名学生的癫痫药断供,她又火速号召姜琼玮、王艺和马奕晨等几位女党员教师全城买药,一小时就将救命药以接力的方式送进校园。
自2月份起,校园实行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管控,当国际
学生因饮食习惯的差异和长期无法出校购买家乡食材时,学工团队又拿着清单,赶往超市一一采购;当学生因无法出校换汇、无法充值校园卡时,她与辅导员们又自掏腰包解学生的燃眉之急…
因跨国教学模式受到境外网络限制等特殊原因,全体女党员教师根据现有条件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就各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电子教材、视频教学渠道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思考和探讨,力求保证国际学生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专业教师在学工书记的安排下还编写了《读书战“疫”》、《汉国教小宝典》、《视听战“疫”》、《“悦”读杭州》等系列线上学习资料,丰富国际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时间,深入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
因时差问题,为保证教学效果,给卢旺达学生的课程只能安排在下午和晚上。党员教师吴小芬每周二下午接完女儿放学后便马不停蹄开始上课,连续三个小时的课程,中间留出半小时给境外学生休息调整,她则匆忙给女儿点外卖、布置学习任务,而自己只能等到晚上八点下课后才有时间填肚子。
秋季开学前,为贯彻落实开学工作指导精神,学院积极响应号召,鼓励党员教工报名参与学生返校接站志愿工作。女教工党员朱淑霞和吴小芬第一时间便积极报名,她们牢固树立起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加入到全校教工志愿者队伍中,为近五千莘莘学子筑牢返校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朱淑霞老师已接近退休年龄,成为全校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老师;吴小芬老师一大早将刚上小学的女儿托付给邻居,自己便前往客运中心迎接学生。
女教工党员育人团队的其他成员则联合组成校内迎新队伍,她们审慎做好举牌引导、测温扫码、行李消杀、登记信息等环节工作,严格按照学校防控要求,不容自己出半点差错,同时也打消学生的担忧和疑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回家的温暖。
2020年3月起,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学院收到一份特殊的求助——微医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推出全球抗疫平台,为全世界用户提供免费的实时救助服务,但是他们缺少多语言的翻译人才。身在美国我校共建孔院任教的党员教师李雯静立即发动来自意大利、巴西、印尼等国家的学生担任翻译志愿者,他们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完成了大量的翻译工作,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以巨大的热情投身公益事业。微医集团在给学校的感谢信中写道:“贵校师生为守护海外同胞、助力全球抗击疫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感人篇章”。
党员教师陈珏2019年8月起被派往韩国朝鲜大学担任中文教师,面对当地的严重疫情,她不仅做好个人防护,还坚持线上线下教学,时刻叮嘱韩国学生疫情防护知识,向学生传递中国抗疫的讯息。当临时接到中国使领馆通知撤侨时,她的教学仍在继续,学生们纷纷不舍,中韩师生之间建立的深厚感情在疫情面前得到了升华。